尊敬的何理事長,服裝協會的馮會長,各位同行企業家,今天非常高興來參加協會理事會,下午能在行業發展新動力論壇上給我這個機會談一下個人的觀點。我這兩年一直在想,我進入縫機行業30多年,經歷了國家的改革開放,行業也和整個國家經濟一樣,很活躍,讓民營企業也有了進入行業的機會。特別是近幾年,包括飛躍危機之前,我們也感覺到,就像一個國家一樣,腐朽、同質化、價格戰。剛才主持人講到飛躍2008年的危機,從2008年到現在5年了,這5年對于我來說,很漫長,但也很短,解決了很多復雜的事情。我把自己的5年,定位為“大起大落大轉型”。2007年時候,產品不愁賣,滿世界都是市場,到了2008年一落千丈,從2009年開始飛躍在艱難中轉型,2010年,在轉型中有所突破,2011年轉型取得成效,2012年在轉型中大踏步前進。今天下午的會議的主題“行業發展新動力”,我有體會,我們這個行業,特別是上午商務部張主任站在中國對外貿易全球發展的角度,給我有很大的啟發。下午馮會長做的報告,我坐著聽入迷了,我在縫機行業30多年沒有這么仔細聽過,也許我10年前聽飛躍就不會危機了,理性了,差異化了。聽了張敏董事長的發言,特別是飛躍這幾年經歷了危機以后,我崇拜他,到處在宣傳他,作為一個國有企業,整合世界縫紉機行業的名牌,我們的上工成功了,他把世界頂級的,技術最先新的老牌企業整合到行業中來。
對行業新動力,我有四個體會。
第一,我們這個縫機協會的發展,要沿著產業的延伸,向產業高度去邁進。飛躍有體會,飛躍進入縫紉機行業是做拷邊機,做了很多年,后來學上工,做平縫機,但是怎么學業學不好。飛躍在行業里是最早進入包、繃領域,等包縫機、繃縫機出現同質化以后,我還往前跑,跑到了家用機,再跑到電腦繡花機,再跑到電腦橫機。現在回頭看,飛躍沒有成功,但是把技術留下了。然后就是沿著產業延伸,和新加坡合作,我第一個造出了中國的吊掛系統,去年我們已結算,縫紉機越做越小,不掙錢還虧錢,但是飛躍生產的吊掛,符合了服裝行業的需要,去年增加了50%;再從電腦橫機看,市場也是很突出的。從這三方面來看,如果我不把產業鏈拉長,延伸,去做自動吊掛、電腦橫機,還是陷在同質化的競爭中,即使在危機的時候政府給政策,兄弟企業在幫助,也是死無葬身之地。所以,行業發展的新動力,就是產業鏈的延伸,拉長,產業層次的提高,會給行業帶來新動力,這是第一個體會。
第二,我們行業現在是同質化發展,如果交叉定位,差異發展,加快行業中大規模、經濟行為新動力,就像張敏所講的整合。我最近參加一些座談會,包括行業的甚至國家的,只有整合,才能發展。目前行業已經有標準、中捷、杰克等企業,飛躍如果再去做工業機,那就是傻了。飛躍目前做家用機,就是怎么去把鑄件做好,組裝好,更多的功能,去滿足客戶的需求。因此,第二個體會就是要有個性化,才會有發展的潛力,要交叉定位。很多出口的工業機,已經賣到了100美元以下,保守估計,國內70%以上的出口產生企業都在這個范圍內就只能是同質化,如果跳出來去交叉,會形成行業的新動力。
第三,我自己的經驗教訓。現在的市場,如果還想著自己開店自己賣,那就是個傻瓜。我做家用縫紉機,縫紉機造出來了,在國內開專賣店,先后開了121家,虧了2億多。老前輩都知道,飛躍的縫紉機,賣到這里,賣到那里,都是自己去賣。但是這幾年經歷了危機之后,我們進行了調整,營銷模式的創新,解決了企業的難題,專賣店關了,但是不能把市場縮小,而是轉為網絡銷售,店很多,但是不需要飛躍投入成本,越做越舒服,這是因為家用機是生活資料。從家用機的調整我延伸到高端產品銷售,像我們的電腦橫機,如果電腦橫機賣的和工業縫紉機一樣,有很多客戶比縫紉機行業還要小,如果不委托一個中間機構,他一臺設備十幾萬、一個月幾百萬,賣出去賬收不回來,做不了。我自己跑了10趟,去找一家臺灣的租賃公司,租賃,我要和誰做生意,客戶從租賃公司挑產品,只要貨發走,我貼上發票,一個禮拜賬就回來,就是委托了租賃的中間機構。所以我的第三點體會,就是我們要推動行業新動力,就要創新營銷模式。
第四,今后行業的發展,靠人才、創新、科技,這是先決條件,我們發現我們行業開會,年年大部分都是老面孔。但是今年我看到很多年輕的縫紉機行業的企業家,包括很多行業新的企業,發展的很快,發展的很好。現在行業的門檻比較低,誰都可以干,不像別的行業。總結飛躍的發展,我創業、輝煌、危機,全部都在縫紉機行業,雖然現在飛躍轉型到其他的行業,但是還是要反哺縫紉機,因為縫紉機是我的命,是我的根,我愿意在協會的領導下,與行業的各位企業家一道,參與到中國縫紉機行業創新動力,再創新輝煌。